首页
首页 > 快讯 > > 详情

1.6公里路盲人要拐73个弯,无障碍出行为何那么难

2023-07-09 17:02:35来源:凤凰网

导读:6月28日,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》颁布,将于9月1日起施行,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性法律。

作者 | 第一财经 佟鑫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对大多数人来说,“无障碍建设”可以做些什么,还存在哪些短板,平日里很少有切身感触。记者本人在2020年被车撞伤,腿部康复期间,步行非常缓慢,仅为平常步速的20%。每次到社区医院换药都要勉力爬上一座过街天桥,还曾在天桥上遭遇暴雨突降,非常狼狈。

6月28日,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》颁布,将于9月1日起施行。这部新法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性法律,其颁布实施将对中国城市环境无障碍建设起到深远的影响。

建设缺位仍需不断调研

2022年,由社区规划师参与研究和规划设计、上海市残联专门拨款支持建造的一批人行天桥无障碍电梯先后建成。一位指导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参与设计工作的建筑师,曾与记者谈起一处加梯改造,项目经历了十多年的拉锯,经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多次努力,终于在城市环境无障碍建设的进程中得以成形。该项目还结合了街角口袋公园改造,现已成为一处颇受周边居民欢迎的地点。

地铁站里,一处自动扶梯处于检修状态,乘客只能拖着重物走楼梯 摄影/佟鑫

而对众多学者、设计师来说,每次做调研都会发现很多问题,无障碍建设与管理维护要面对的挑战非常多。一位法学专家曾表示,其自2011年起,就多次参加各地《残疾人权益保障法》专家团,虽然不断介绍各地较好的案例,但他与学生们的多次调研,还是发现各地大学校园、公共文化场馆、地铁站,以及法院、检察院、政府机关办公地点等处,硬件设施层面存在短板,“与法律要求距离大”。

在智慧城市与社区微更新领域有多年经验,曾在北京双井街道打造“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”的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,在2019年曾做过一次无障碍出行实验。40位盲人志愿者在1.6公里长的城市社区道路上行走,研究者利用感知设备,统计出他们的543个“心烦点”,也就是出现盲道被堵塞、盲道缺损等问题的点位。这1.6公里的距离,普通人要拐7个弯,但走盲道的盲人平均每人要拐73个弯。

“无障碍”30年

自1989年4月,住建部、民政部、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第一部全国性的无障碍建设设计标准以来,我国的无障碍事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,积累了很多经验,也在不断解决各方面的新问题。

从设施建设到观念更新,人们对“无障碍权益”的理解也在不断提升。特别是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城市,无障碍环境和设施不再被认为是仅为残疾人而设置的,它们也是为老年人、小孩及各种处在特定困难状态中的人们服务的。前述法学家就认为,即将实施的新法也是对2018年的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的补充,特别是其中涉及保护老年人无障碍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的内容。

上海市中心的一座天桥设置了无障碍坡道 摄影/佟鑫

《无障碍环境蓝皮书:中国无障碍环境发展报告(2021)》中介绍,截至2020年,全国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市、县数量达到1753个,呈逐年递增态势;累计创建469个无障碍市县村镇。全国村(社区)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.05%的出入口、56.58%的服务柜台、38.66%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。多个省份客运设施无障碍建设率达到100%,3400余辆动车组列车设置了残疾人专座。

该报告的2022年版则侧重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》第三章《无障碍信息交流》所涉内容,探讨了无障碍与数字化的关系。报告中提到,2019年3月,中国盲文数字平台正式启动。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,“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”在北京卫视上线,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信息播报服务。截至2022年7月底,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452家网站和App完成了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,并通过了评测,方便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群体出行、社交、通信、娱乐、购物、获取信息和相关服务等。

通用设计呼唤观念进步

无障碍建设的优化,目前还缺乏更强的动力和更可行的标准。去年出版的《城市环境无障碍》一书是国内第一本针对整个城市的无障碍建设提出方案的学术著作,这本书的主编之一、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副所长吴佳雨告诉记者,在现实压力——比如写字楼、商场的盈利要求——下,运营方以满足最低要求为准,缺乏动力去做更多的无障碍设计,“缺少法律的硬约束,导致这个问题始终被有意识地模糊对待”。他认为,新法的出台,有利于开启一种“正向的循环”,促进大家在硬约束下,把无障碍设施做到位,再争取做得更多。

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不是单纯地设计建造无障碍设施,也涉及公共资源的分配,不同设施和权益之间的协调。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:“在过去的城市街道建设中,拓宽机动车道、压缩人行道,无论人行道多窄,仍然坚持要有行道树,路旁必须有绿化带,很少有人会真正在意人的舒适性,也就是步行和残障人士、轮椅车使用者的舒适性。”

被共享单车、电瓶车挤占的盲道 摄影/佟鑫

《城市环境无障碍》一书中介绍,1975年,国际康复论坛提出,应以“面向所有人”为基础,不仅对特殊群体,对老年人和滞后于主流社会的人群都应给予关照。这反映了“广义无障碍设计”的观念,也就是“将残疾人、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和健全成年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,进而研究不同群体各自的行为特征,力图将所有不同使用者的元素和需求考虑在内”。

其中,美国肢体残障设计师罗纳德·梅斯1987年提出的通用设计,强调产品、环境和服务的设计与提供应立足于以人为本,达到可以最大限度地被所有人使用的目的,且无须再进行专门的改造与设计。新加坡2006年推行的无障碍总体规划,日本发布的《通用设计2020》行动计划等,都响应了通用设计的理念,体现了更高的追求。

城市规划师王奕与记者分享了一则观感。他在朋友的社交网络中,看到国外一所高中毕业典礼的图片。“可以看到,学生上台领取毕业证书的流线,不仅专门设置了无障碍通道,而且与健全人的流线完全一致、平等,醒目且重要。”通用设计的应用,要依靠社会真正地做到尊重与接纳。

标签:

上一篇:7月20日起,儿童乘火车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资源

课程

华北东北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